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全国妇联系统公益慈善工作会议精神,“益起为她·筑梦芳华”——2025关爱妇女及家庭小红花公益专题活动于今春全面启动。值此公益行动深入推进之际,光明网携手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共同策划《奋进的她们》深度访谈节目,以时代之笔描绘妇女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图景。
节目聚焦“公益赋能女性”的奋进史诗,对话三八红旗手、非遗传承人、公益先锋与行业领袖,通过公益案例与人生故事的交织,立体呈现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的丰硕成果——在公益之光的照耀下,她们以坚韧与智慧,在公益之光的照耀下打破边界、重塑价值。
让我们聆听这些闪耀着智慧与温度的声音,见证公益如何为女性插上梦想之翼,让每个“她”在时代浪潮中绽放万丈芳华。
本期嘉宾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乱针绣第四代传承人、“天才妈妈”江苏苏州苏绣梦想工坊带头人周海云。
在苏州镇湖,苏绣不仅是传承千年的非遗技艺,更是无数家庭赖以生存的支柱。周海云,这位从七八岁起就坐在母亲和姐姐绣绷旁学艺的苏绣传承人,她的半生都与这根银针、这缕丝线紧密相连。
“(以前)我们那边本身是没有其他工作的,我们的生活来源全是靠这个刺绣。”从童年时觉得好玩和贴补家用,到青年时为了生活走街串村收集绣品、北上销售,苏绣曾是她的全部生计。而如今,她的心境已然不同:“到现在不是为了生活,那也是为了传承,还有一个就是带动就业。”
这一转变的关键,源于一份跨越代际的碰撞与融合。2013年,女儿陆晓琳从海外学成归来,为古老的苏绣带来了崭新的视野。她提出,“这个刺绣不仅仅是挂在墙上,放在桌上,她说(苏绣)要回归到生活当中来。”于是,围巾、包包、胸针等一系列兼具时尚与实用的苏绣文创产品应运而生。
“我们这辈人都是做的一些收藏的艺术品,做一幅作品可能几个月,一年甚至可能几年……”周海云坦言。而女儿团队的思路,则让苏绣以更轻盈、更亲切的姿态走进了普通人的日常。“他可能就喜欢我就买了,可以戴在身上,我也可以拿在手里。”
文创之路不仅让苏绣焕发新生,更实实在在地拓宽了就业渠道。结合互联网销售,“这个量就比较大,这样子我们就带动了更多的姐妹们就业。”在她的工坊里,既有负责精细创作的20人核心团队,更有分布在各个村庄、承接服装刺绣的数百名绣娘。其中,甚至包括1949年出生的大姐和许多“五零后”,她们依然能用手中的针线创造价值。
从一个人养家糊口的手艺,到带动数百名姐妹共同就业的事业;从墙上的艺术珍品,到走入日常的时尚单品,周海云与女儿两代人,正用不同的方式,共同守护并激活着这项古老的技艺。(钟蕾蕾 王恩慧 周雨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