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初冬时节,吉林省磐石市明城镇富民村迎来降雪,万物银装素裹。虽然屋外寒风呼啸,但屋里却气氛热烈,几名妇女围坐在炕边,边唠家常边钩织毛绒玩具,不时传出阵阵笑声。
彩线在指尖飞舞,玩具在手里成型。“没想到俺这个年纪,家里不掏一分钱,还能坐在炕头上把钱挣了!”今年71岁富民村村民侯淑清高兴地说。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统筹建立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富民村正以“指尖技艺”撬动“指尖经济”,生动践行着这一要求。
富民村曾是一个贫困村。全村常住户456人,耕地面积5600亩,人均耕地4.8亩,2024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万元。过去,村里年轻人纷纷到大城市打拼,留守妇女和老人多。
2023年,吉林市医疗保障局选派邱文斌任富民村第一书记。驻村后,他一直寻思着:怎么让留守妇女和老人有收入、能致富?邱文斌挨家挨户走访发现,他们就业意愿强烈,但要守着家、照顾娃,没有增收门路。
就业有意愿,那干点啥?这成了摆在邱文斌面前的一道难题。今年上半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吉林市有一个毛绒玩具钩针编织项目——成本不高、时间灵活、市场前景好,正好契合村民“顾家和挣钱两不误”的需求。
经过认真调研,邱文斌认为既然城里的“宝妈”和退休女工都能干,村里的留守妇女和老人也可以。经熟人牵线,他联系到了订单需求稳定的吉林市“织心妈妈手工坊”。双方一拍即合,确定了“订单+培训”的合作模式,商定原材料由企业免费提供,产品合格后统一收购。
“今天叫大家过来,是为了讲解毛绒玩具编织技巧,有什么问题尽管提出来……”7月15日,在富民村村委会,邱文斌、企业代表与村民围坐一起,从基础针法到造型设计,仔细教、认真学,现场气氛融洽热烈。
“培训只是第一步,保质保量交货更重要。有的村民技术不熟练,产品质量不达标;有的村民住得远,获取原材料和交货费时费力……”邱文斌说。对此,村里采用“互助小组+线上指导”的方式,使村民从编织简单挂件逐步进阶到制作毛绒玩具;驻村工作队负责村级抽检,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反馈,将产品合格率从75%提升至95%;驻村干部每周进城统一运输原材料与玩具成品,降低村民时间和交通成本。
短短2个月,该项目吸引富民村20余名村民参与,累计制作毛绒玩具5000余件,人均增收800元,并且辐射带动临近2个村留守妇女和老人共同参与。
“增收致富,还要依靠村民的内生动力。”邱文斌说,以前,对于村里搞的一些项目,村民不了解、怕风险,积极性不高。如今,随着驻村干部做给村民看、带着村民干、领着村民赚,许多人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家抱团奔共富的劲头更足了。
立冬已过,大雪纷飞。因为小小的毛绒玩具,在这个“猫冬”的季节,富民村将在“忙冬”中度过。(记者王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