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北京:“一群人”与“一座城”的双向奔赴
首页> 公益频道> 要闻 > 正文

北京:“一群人”与“一座城”的双向奔赴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2025-11-19 16:12

  近2000个“友好场景”遍布全城,一封封“城市家书”寄往全国,“小哥上大学”项目陆续开班,优秀骑手担任“副楼长”随手做公益……在北京,日夜穿街走巷的“小哥”们,正感受着这座千年古都的温度与善意。同时,随着他们快速融入城市生活,“小哥”们也从“过客”逐渐成为共建“力量”。

  “小家”与“大家”、“一群人”与“一座城”,这里的双向奔赴,正在为超大型城市社会治理探索“暖新路径”。

  打造暖“新”服务 接通治理“断点”

  今年8月,一批综合街镇、网点站点及平台企业多方意见推选出的新就业群体优秀代表,收到北京市海淀区颁发的“车骑先锋”徽章,同时一封封“城市家书”被寄往“车骑先锋”们的家乡,以表彰他们为城市运行作出的积极贡献。

  “‘城市家书’是海淀区加强与新就业群体家乡联系的新探索,通过加强两地常态化交流,共同做好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工作。”北京市海淀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区委“两新”工委书记王世松说。

  在北京市石景山区今鼎时代广场北侧停车场处,不到10平方米的小屋中服务设施“样样俱全”:座椅排列齐整,配备空调、饮水机、微波炉等常用设备,“小哥”们不时进出打水,或在此聊天吃饭。

  如今,这样能够歇脚、饮水、躲雨的“暖新驿站”在北京市各区已随处可见。2024年以来,北京市聚焦进门“第一公里”和配送“最后一公里”,在新就业群体工作集中区域,建设友好社区、友好商圈、友好楼宇等友好场景,因地制宜打造了1.42万个服务阵地。

  “小哥”们持续感受到的新变化,正是北京市主动探索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创新成果的缩影。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以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车司机为主体的新就业群体日活总数约33万人。“北京市在社区、商圈、楼宇、园区等新就业群体工作的场景中,积极统筹各方资源力量,为新就业群体在工作和生活上提供便利和服务,帮助满足进门、停车、用餐、休息、劳动权益保障等需求,充分营造友好社会氛围。”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四处副处长苏丽珠说。

  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唐行安介绍,近年来,北京市以首都“友好之城”建设为主线,在党建引领下,以解决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需求为关键,注重源头端解决矛盾纠纷、筑牢权益保障底线,系统性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将新就业群体紧紧团结凝聚在党组织的周围。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撬动基层治理“新”力量

  今年4月的一天,北京狂风不断。快递员王志奇在派件途中发现海淀区甘家口街道某小区一处电线垂挂在半空,他立刻掏出手机,通过社区微信群上报险情,并停留在原地不时提醒路人绕行。在甘家口街道,通过“小甘哥”随手拍随手报的方式,已累计排除260余件安全隐患。在朝阳区,不仅多名优秀骑手担任“副楼长”,还组建“小哥大爱”“美井骑士”等72支志愿服务队,年均参与基层巡查、文明宣传、应急响应等治理活动超万人次。

  如今,越来越多的“小哥”正从“城市过客”变为“共建力量”。据介绍,北京市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突击队、党员红旗车队等,引导党员立足岗位作贡献,充分激发新就业群体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新就业群体党员、平台企业党建指导员常态化联系群众机制,将意见建议及时向行业部门、属地街乡和平台企业反映;鼓励新就业群体到党群服务中心报到,开展“随手公益”,通过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担任“副楼长”“网格员”等方式参与基层治理。

  当前,“小哥”们在成为基层治理“新”力量的同时,更多“暖心”举措也助力他们融入城市生活,收获到更多归属感和获得感。北京市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会保障问题纳入2025年接诉即办“每月一题”,推动解决重点问题,今年以来,12345热线涉新就业群体月度投诉量从高峰时的8000余件下降至2000余件。

  “要让数量庞大的外卖骑手成为收入稳定、工作幸福、老有保障的新就业群体。”京东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京东外卖全职骑手已突破15万人,自2025年3月1日起,京东开始为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为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的所有成本,包含个人所需缴纳部分,全部由京东承担,确保骑手现金收入绝不会因为缴纳五险一金而减少。此外,全职骑手可享受法定假期、年假、家礼、体检、带薪病假、爱心基金等多项权益和福利。

  探索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北京路径”

  此前,在北京从事快递行业十余年的张代雷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随着党建工作的深入,新就业群体中涌现出大量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个体。北京市创新机制,通过建立行业、企业、属地党员三方联合培养机制,不断拓宽新就业群体推优入党方式,提高了党组织在新就业群体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近年来,北京市以“多元友好”“全面提升”“深度融入”三项行动计划为抓手,大力推进首都“友好之城”建设,一手抓政治引领,一手抓服务管理,探索形成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新机制。

  ——摸清底数、织密组织网络,把新就业群体纳入城市基层党建格局。北京市建设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发挥行业、属地、企业三方力量,摸清人员底数,掌握基本情况。同时,积极探索企业总部直建、线下点队单建、属地兜底联建等党组织组建方式,组建新就业群体党组织182个、群团组织900余个,让党组织“扎根”、党员“归队”。

  ——抓好思想政治引领,灵活开展组织生活。北京市在线下快递园区、商圈市场等新就业群体聚集点位,依托街道社区(园区)党群服务中心、企业党建阵地等资源,利用晨会例会、业务培训,多形式灵活开展组织生活;线上通过智慧党建平台、微信、工作App等载体渠道,运用“学习强国”“红色学堂”等学习资源,让新就业群体党员随时随地参与学习。

  ——挖掘培养先进典型,形成“头雁”引领示范作用。北京市建立健全新就业群体典型推树机制,积极推荐优秀新就业群体代表作为“两代表一委员”、劳动模范、青年榜样人选,提升荣誉感和认同感。

  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始终聚焦基层群众的关切,持续提升新就业群体政治引领与服务管理,压实行业管理部门“管领域管人群”责任,提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质效。同时,积极引导新就业群体成为超大城市建设和治理的磅礴新力量,不断增强他们的获得感、荣誉感、归属感,探索形成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的“北京路径”。(记者吴文诩 马晓冬)

[ 责编:钟蕾蕾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