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
光明网讯(记者郝梦晗)“哪怕断网断电,只要扫这个二维码,就能连上网发求助信息;头顶这个高清摄像头,还能把现场画面实时传到指挥部。”在“新征程上看应急”采访活动中,重庆市涪陵区李渡街道的工作人员指着村口的应急设备,向采访组演示操作流程。眼前这套新型应急卫星叫应系统,集太阳能供电、卫星通信、高清监测功能于一体,不仅让在场采访人员直观感受到技术赋能应急的力量,更成为重庆落实应急管理部基层应急能力提升政策、破解“断网、断路、断电”灾情处置难题的生动实践。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智能监测预警,落实直达网格责任人的预警‘叫应’机制”,应急管理部也将“三断”情况下的应急通信保障作为工作重点,推动公共安全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型。重庆立足山地丘陵地形特点和沿江防汛压力,率先探索“硬件+平台”的应急叫应新模式,目前已在沿江乡镇、灾害高风险区域安装1384套应急叫应终端,同步建成应急叫应一键通平台,实现预警信息“一键触发、全域覆盖”。
这些终端搭载“一板一眼、两箱四路”核心配置:太阳能供电板与电池箱组成独立供电系统,彻底摆脱电网依赖;高清摄像头实时捕捉灾害现场动态,画面同步上传市、区、乡三级指挥中心;配电箱保障设备稳定运行,四条公网与卫星通信链路构建“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即便在公网中断、道路损毁的极端情况下,仍能保持通信畅通。
在实战应用中,终端设备实现多重突破:受灾群众扫码即可接入设备无线网络,通过卫星链路向指挥部发送求助信息和现场图片,推动“一人报灾”向“人人报灾”转变;指挥中心通过终端精准推送转移指令,结合高清视频监测优化救援路线,让“一呼一应”升级为“一呼百应”。这与应急管理部“久安”大模型精准锁定失联区域、无人机通信平台保障应急联络的技术路线一脉相承,既强化了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的深度融合,又通过数字技术打通了预警叫应的“最后一公里”。
据悉,重庆将持续扩大应急叫应终端覆盖范围,重点向山区村落、地质灾害隐患点延伸,进一步完善“终端预警—平台调度—群众响应”的闭环机制。从政策要求到实践落地,从技术创新到民生保障,这些矗立在巴渝大地的智能终端,正成为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的“千里眼”“顺风耳”,为全国“三断”灾情应急处置提供着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