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
光明网讯(记者 郝梦晗)“做饭睡着差点引发火灾,多亏邻居及时发现!”10月31日下午,重庆渝中区上清寺街道嘉西村社区的院坝里,居民杜阿姨的亲身讲述让在场20多位街坊屏息凝神。“新征程上看应急”采访记者团走进这里,这场“有事说是”安全宣讲,正鲜活诠释着老社区的应急治理智慧。
嘉西村的这场院坝宣讲,是渝中区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创新实践的缩影。据渝中区应急管理局数据,2022年以来,全区共开展“有事说是”警示教育活动650余场次,参与企业4100余家(次),参加人数560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0余份。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的形式,把防救知识、法规要求送进千家万户。而承载这场宣讲的嘉西村,本身就是重庆城市更新与安全治理融合的样本。这个被交通干道环绕成岛状的90余岁老社区,经渝中区“微改造”后蜕变为全市首个社区级3A级景区。青石板路串联起的不仅是鲜英故居等历史遗迹,更织就了一张精细的安全防护网。
“提起灭火器时要保持平稳,拔掉保险销后,记得握住金属喷嘴对准火源根部……”院坝中央,应急管理专业人员手持灭火器,边演示边向在场居民讲解操作要点。上清寺幼儿园大二班的十余名小学生围在最前排,目不转睛地盯着演示动作,牢牢记住了“提、拔、握、压”的操作步骤。
在嘉西村,“馨盾”守护队是社区应急防控的重要力量。这支由居民志愿者组成的队伍,作为渝中区“最小应急单元”的基层延伸,日常承担着社区隐患排查、独居老人关怀等工作。守护队成立以来,通过定期开展消防技能、应急处置等专业培训,让原本的“群众军”逐步成长为“专业队”,截至目前已在渝中区范围内协助处置各类安全险情百余起,成为基层应急治理的“移动防线”。
这座老社区用“院坝宣讲+智能防控+群防群治”的组合拳,把“防救知识”变成了“邻居的经历”,把“法规底线”变成了“自家的事儿”。院坝里的安全知识展板、应急避险体验区,让居民在“唠家常”中学会了“怎么防、怎么救”。
据了解,作为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渝中区坚持“先体检后更新”,已累计实施120余个城市更新项目,完成80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焕新,同步对老旧片区开展雨污分流、线缆整治、管网维护等工程,从源头消除基础设施老化带来的安全隐患。而“有事说是”平台与“最小应急单元”的联动,正让“安全在自家门口”从口号变为现实,为超大城市老旧社区应急治理提供着可复制的“渝中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