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
光明网讯(记者 郝梦晗)川西腹地,群山连绵。地处龙门山、鲜水河、安宁河三大断裂带交汇的雅安,十年间历经“8·22”特大暴雨洪涝、“6·1”芦山地震、“9·5”泸定地震等多重灾害考验。近日,2025年“新征程上看应急”采访活动走进这座灾害多发之城,探寻其以四川省区域应急救援雅安基地为核心,淬炼应急铁军、织密智慧网络,构建起“全灾种、大应急”的现代化防护体系。
作为全省六大区域性基地之一,雅安基地的崛起是雅安应急能力跃升的关键支点。基地于2022年底开工,涵盖培训教学中心、应急物资储备库等核心设施,配套倒塌房屋模型、模拟隧道等专业训练场地,可同时容纳450余人开展驻勤、训练和物资调度。这里不仅是装备精良的救援枢纽,更汇聚了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国家隧道应急救援中铁十一局四川队等多支专业力量,现有执勤人员220余人,覆盖川西全灾种救援需求。基地预留的100余亩拓展用地,计划打造国家级应急救援基地,助力川藏铁路沿线应急保障能力提升。
科技赋能让救援力量如虎添翼。基地指挥大厅内,“户户响人人响”平台连接14000余个前端摄像头,构建起全天候监测网络,在今年8月石棉泥石流灾害中成功助力200余人避险,在芦山暴雨防汛中及时劝返3户未转移群众。长航时无人机、应急方舱、机器狗等高科技装备形成完整救援链条,370M应急无线通信实现市域80%以上区域覆盖,破解了“三断”场景下的通信难题。大数据指挥中心接入3亿余条跨部门数据,为精准决策提供坚实支撑,更创新研发应急资源管理平台,扫码即可掌握物资储备详情,石棉县四级物资储备网络让50%以上物资前置到乡镇,“9·5”泸定地震中1小时内便搭建起20顶救灾帐篷。
十年淬炼,雅安应急队伍实现从“分散作战”到“体系联动”的深刻变革。如今已构建起“综合+专业+社会”的四级应急力量体系,14,652名救援人员遍布市、县、乡、村,形成重点布防、区域联防的格局。社会力量成为重要补充,“雅安社会力量应急指挥中心”统筹8支专业救援队、105支社区志愿者救援队,在历次灾害中累计转移群众数千人、对接救灾物资超4000万元。全民参与的群防群治网络更显温度,“雅安随手拍”小程序上线一年收获1.8万余条隐患线索,15个功能模块实现隐患处置全闭环,2小时快速响应的效率与奖励机制,让群众从灾害受害者转变为安全守护者。
从基地的智慧中枢到村落的应急小站,从专业队伍的精准施救到普通群众的主动参与,雅安正以科技为翼、以体系为骨、以人民为根,筑牢西南地区安全屏障。这座历经灾害考验的城市,用十年磨一剑的坚守,书写着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为新时代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宝贵的“雅安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