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回家!”
去年11月,和家人商量后,周国菊从浙江返回老家云南昭通镇雄。
镇雄地处乌蒙山区,总人口171万人,是云南人口第一大县;曾有56万贫困人口,是我国脱贫人口最多的县。
返乡后,周国菊入职位于镇雄以勒五金高新产业园的浙江巨成门业有限公司镇雄分公司,负责清洗门窗,月薪4500元。“收入虽比浙江低些,但离家近,照顾家方便。”她说。
近年来,镇雄县抓住东西部产业转移机遇,筑巢引凤,有序回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2021年以来,全县累计回引返乡创业就业5.92万人。
这5.92万人,正用努力和勤奋,“爆改”镇雄。
镇雄以勒五金高新产业园的务工人员。人民网 曾智慧摄
劳务大县的人才“回流”
镇雄是劳务输出大县,全县有农村劳动力79.35万人,转移就业70.33万人,转移率高达88.63%。其中,过半前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
70.33万人中,仅五金工、缝纫工、水晶工等技能人才就超过20万人。不少人还借助多年务工经验成长为行业优秀企业家、管理精英或高技能人才,积累了大量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资源。
县域经济要发展,亟需人才回流。怎么引“流”?镇雄县将人力资源作为第一优势资源,强化园区建设、强化政策支持、强化服务保障,以园区聚产业、以创业带就业,引企建园、引企入园。
周国菊所在公司的负责人刘庆波,就是一位镇雄籍返乡创业者。
早年,刘庆波在浙江武义创立公司,开启在五金门窗行业的创业之路。生意做得有声有色时,老家的招商团队找上门,邀请他返乡创业。
“这些年,老家变化大:‘两高(宜毕高速与镇七高速)两铁(成贵高铁和叙毕铁路)’打通物流脉络,产品可达国际国内大市场;政府有很多招商引资政策,比如贷款贴息、物流补贴、租金优惠等,能为返乡创业护航;‘店小二’式的服务,能解决厂房、用工等难题……招商团队诚意满满。”
经过深入了解,刘庆波笃定:“能干!”
2024年,他在镇雄以勒五金高新产业园成立分公司,布局3条5G智慧木门、2条橱柜衣柜面板、2条集成墙板生产线,年产值可达1.5亿元。
刘庆波还持续不断“呼朋唤友”,吸引老乡返乡。“曾经走出去是为了过上好的生活,如今回来是为了带动家乡人一起过上好的生活。”他说。
家住镇雄县五德镇的刘银此前在浙江从事门窗工作,得知刘庆波回乡办厂,他主动申请回乡就业。“工作在哪里都是干!我已经出门打工十多年了,肯定想回来,而且还是做老本行。”刘银不由自主地说出了心里话:“回家好啊,一边把钱挣了,一边还能照顾一家老小。”
镇雄以勒五金高新产业园的务工人员。人民网 曾智慧摄
产业联动的“磁吸力”
刘庆波返乡创业并非孤例。镇雄县先后打造了镇雄亿联国际商贸城、镇雄县纺织服装产业园、镇雄县以勒五金高新产业园等,并出台创业就业扶持方案,在用工、厂房租赁、物流补贴、就业扶持上给予企业助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吸引返乡人员创业就业。
由当地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方式打造的镇雄亿联国际商贸城,去年商贸城A区468家经营商户实现10.2亿元销售业绩,带动5000多人就业。
这468家经营商户里,主营五金生意,有322户由返乡人员创办。33岁的方应莱是其中之一。
“2019年之前,我没想过回来。镇雄以前的城市环境,说得形象点,就是一双白鞋穿出去,回来洗都洗不干净。”坐在自己创设的家具品牌销售店里,方应莱侃侃而谈。他说,镇雄人家乡情结重,是“家乡宝”,以前在家难发展,只能外出打工。如今,家乡交通、教育、居住、医疗环境巨变,“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仅有老板带回员工,还有员工“领”回老板。
镇雄县纺织服装产业园内,云南助嘉科技有限公司制衣车间一派繁忙。“这个时间段有一部分员工去接孩子放学了,不然人会更多。”公司总经理贝国平说。
云南助嘉科技有限公司的母公司在浙江,在镇雄建分厂,源于一次偶然。
2019年,一位在浙江永康工作的镇雄小伙子找到贝国平,提出想在老家开设加工厂。
“当时,我连镇雄在哪里都不知道,只知道云南离浙江很远。我也从没来过。”贝国平回忆。
实地考察后,他发现了吸引力:镇雄是人口大县。“在浙江,制衣招工难,春节后总有员工留下不返。”更重要的是,镇雄用工成本更低。
目前,云南助嘉科技有限公司已吸纳260名镇雄本地员工。为稳定队伍,设置固定岗与灵活岗,既保产能,也让员工有时间照顾“一老一小”。
镇雄呢噜坪服装产业园的企业生产线。人民网 曾智慧摄
如何让返乡潮可持续?
在镇雄,返乡创业就业已成为“流行趋势”。如何让这股热潮持续涌动?例如五金产业,本地市场容量有限。市场若遇冷,人才可能再次流失。怎么办?
“调研显示,5年内镇雄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我们正联合党委政府,大力开拓市场,辐射周边,力争五至八年覆盖千万人口,增强造血功能。”亿联国际商贸城总经理彭作纶说。
云南镇雄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陈孙强则认为“辐射”的作用很关键:“要开拓市场,走品牌发展之路。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返乡人员也能扎根。”
市场竞争激烈,小品牌突围不易。方应莱却表示乐观:只要在性价比、差异化、客户体验、销售创新、员工激励上精耕细作,县域新品牌仍有生存发展,甚至向外拓展的空间。
此外,镇雄依托资源优势,布局更多产业。“磷基新材料项目可直接间接带动上万人就业,低热值煤及印染项目可带动1500人……”陈孙强一一列举。
要发挥好辐射的作用,离不开顺畅物流。“昭通交通条件巨变,镇雄不再被大山阻隔,物流便利,服务半径灵活。”陈孙强指出,镇雄地处云、贵、川三省交界,位于西部陆海新通道主通道,成贵高铁、叙毕铁路在以勒镇设站,宜毕高速、镇七高速在此交会,客货运四通八达。
县域发展,吸引人才返乡,还需解决人才“加持”——教育和医疗。
以往,镇雄县教育基础设施薄弱。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前,全县初一到高三学龄段累计外流学生超过1万人。近年来,当地吸引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办学,教育水平稳步提升,生源逐渐从“向外跑”转变为“往回流”。“看,云南师范大学附属镇雄中学,现在一年有不少学生考上清华、北大,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方应莱一脸自豪。
如今的镇雄,教育是名片,也是吸引力,不仅留住了务工人员子女,还吸引周边地区的人来镇雄安家,这又带动了就业创业,增强了县域经济活力。
医疗方面,当地建设了镇雄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并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建立了对口帮扶协议,挂牌成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区域联盟中心医院,让老百姓“足不出县”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在国家政策引领下,省市县党委政府积极作为,百万镇雄人民同心协力。这个昔日的贫困大县,正蹄疾步稳迈向高质量发展。
特别是5.92万人的“洄游”,镇雄籍外出务工群众从“走出去”谋生到“雁归来”致富,更是对家乡未来投下的信心之票。
可以说,镇雄的生动实践,为西部地区探索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参考的样本。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正因为人才的回归与产业的勃兴,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陈键、朱红霞、程浩、蔡树菁、曾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