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废墟中的生命守护:中方救援持续进行中
首页> 公益频道> 要闻 > 正文

废墟中的生命守护:中方救援持续进行中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4-02 02:40

  【记者连线】  

  光明日报驻仰光记者 陈晓阳

  当地时间4月1日12时51分2秒,缅甸全国响起警报,悼念地震遇难者。记者所在的仰光苏雷佛塔周边的繁忙道路上,汽车纷纷停下,拉响喇叭,行人驻足,低头静默,这座通常熙熙攘攘的城市仿佛按下暂停键。这一刻,整个国家都在为那些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失去生命的遇难者哀悼。

  缅甸领导人敏昂莱确认,此次强震已造成超过2700人丧生,4500多人受伤,440余人下落不明。他表示,最终遇难人数可能超过3000人。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宣布,全国哀悼期将持续至4月6日,期间全国降半旗志哀。

  尽管已进入灾后96小时,救援窗口期几近关闭,但中方救援队伍仍在争分夺秒,不放弃任何一丝希望。截至4月1日8时,中国救援队伍在受灾严重的曼德勒市共搜救出8名幸存者。

  香港特区政府救援队抵达曼德勒后立即投入工作,4月1日上午与中国救援队(以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为主要骨干的一支救援队)在灾区展开联合行动。两支队伍协同作战,出动无人机、混凝土爆破设备、位移探测仪等高科技装备,更加精准地锁定搜救区域,彰显了中国强大的搜救力量,也展现了两支救援队之间的默契与协同优势。

  “每一秒都至关重要。”一位救援人员在废墟前这样说道。香港特区政府救援队配备了生还者搜索仪、无人机系统、电动旋转凿锤机和混凝土切割工具等设备,在残垣断壁中寻找生命迹象,不放弃任何可能性。

  救援队员说,通过无人机能够迅速获取鸟瞰视角,更全面地评估灾区情况。结合当地居民提供的信息,他们得以有针对性地搜寻可能存在生还者的位置。据了解,救援人员还面临着不小的健康风险——现场大量建筑使用石棉瓦,相关粉尘一旦吸入肺部后会引发“石棉沉着症”,因此所有人员必须全程佩戴N95口罩以减少风险。

  抢修建筑等设施的工作也在持续进行。3月30日,敏昂莱在紧急召开的特别会议上部署抗震救灾工作。重建工作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进行:首先是清理倒塌建筑物和受损结构的废墟;其次是系统性地拆除和移除部分倒塌的建筑、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防止造成进一步危害;最后是开展重建和修复工作。

  针对基础设施的恢复工作,缅甸政府列出了几项需要优先处理的紧急任务:修复受损的机场跑道以确保救援行动顺利进行;尽快修复地震损坏的铁路轨道以恢复列车运行;对倒塌的阿瓦铁路兼公路大桥进行紧急修复;迅速恢复水路运输。

  在这场灾难中,缅甸的历史文化遗产也遭受了重创。敏昂莱特别指出,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修复需要系统且精心的规划,确保古代文化遗产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据当地媒体报道,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曼德勒皇宫围墙已有约40%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修复工作需要注意保持原有设计和风貌,并在雨季来临前完成。

  (光明日报仰光4月1日电)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02日 12版)

[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