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小张, 96年生人,2015年在辽宁警察学院读书时采集了造血干细胞血样,成为了中华骨髓库的一名志愿者,始终坚守初心,等待着与她配型相合的患者出现。2024年4月小张与一位患者配型成功,当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询问她是否捐献时,她毫不犹豫,义无反顾的决定捐献。就这样两个相隔遥远的陌生人,因为造血干细胞移植即将建立“骨肉亲情”。她也成为辽宁第329例,朝阳第1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她说:“我心里很清楚,当我成为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之时,就决定会为这个承诺负责到底。在告知家人并征得同意后,经高分辨、体检等检查合格,我正式在捐献同意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定于7月20号去沈阳进行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自己并没有大家所说的那么伟大,这就如同保安保障客户的财产及人身安全,医生护士治病救人一样。整件事对我来说,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做了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如同去了一次愉快的旅行,得到一件漂亮的新衣服。”
“我知道我要做的是一件非常有爱心的善事儿,我既激动又不安。激动的是:作为一位普通人,能用自己的爱心去帮助别人,我非常高兴,作为一名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能够有机会用实际行动实践自己作为志愿者的誓言,我感到很荣幸。不安的是:在这项爱心事业中,我只不过做了一个普通人,一名志愿者应该做的事,却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扬。”
“我总想起曾在电视里看到,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因病魔的折磨而变得形容枯槁,一头头乌黑的秀发因化疗作用而脱落,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终抵不过死神的召唤而离我们远去,那时死亡给我的不仅是恐惧,还有人们面对它时的无可奈何,以及至亲从此阴阳相隔的悲戚。而后来,知识渐渐增长,我才懂得与病魔、死亡抗争时人类并非真的无能为力。”
“其实,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在某种角度上讲,它跟献血小板的程序差不多,几乎没有痛苦,也不影响健康,只是我们对他了解的太少,有太多的畏惧心理。从我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情况开始,我就暗暗提醒自己:我一定要加入志愿者的行列中去。我清楚我的人生将因此更加有意义,因为人活着就要帮助更多的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采集前夜,小张说:“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事儿肯定一辈子也忘不了。我非常感激我家贺先生一直坚定地支持我的决定,他替我承担了太多的压力,替我去和双方父母解释、做工作。我也问过他,你同意我去吗?他说:‘如果这事放我身上我肯定要去,放你身上其实不太想让你去,但是这是救命的事,不能拦着你。’
小张还说:“我公公是最支持我的,他说这是非常有福气的事。这事经历完以后你俩就该千顺万顺,越来越好了。因为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心里有阳光,所见是光明;眼里有爱意,所言即善良。当小张的造血干细胞溶入患者的血液,这生命的种子在病体内生根发芽坚强繁衍。若他是孩童,将不再受那病痛的折磨,与爸爸妈妈团团圆圆;若他是位青年,他与爱人将不再受那生离死别的痛苦,日日相伴朝看彩霞暮看云;若他是位长者,将重获健康,享那天伦之乐,弄孙含饴于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