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从C919使用的碳纤维复材,到中小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这家研究院都提供解决方案;成立不到5年,已搭建平台累计服务科研院所、企业千余家……6月1日,记者随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江苏主题采访团,走进位于苏州市相城区的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探秘这家研究院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的秘诀。
材料科学是工业发展的底层支撑,也是制约我国制造业升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满足长三角地区对于高端材料应用的旺盛需求,2019年12月,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和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共同发起的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在苏州揭牌成立。
“研究院成立后,一方面征集长三角地区技术需求,梳理出上千项具体问题;另一方面集聚创新资源,通过牵头组建全国重点实验室联盟和全国材料学科联盟,把最新科技成果与长三角产业需求相结合,让产业链与创新链实现了从‘相望’到‘相见’。”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副院长孙明月向记者介绍说。
“我们既有专业的判断,也有较高的公信力,因此能够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将行业技术需求‘引上来’,创新成果和项目‘落下去’。”孙明月介绍,研究院目前已经与高分子、金属材料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共建了100余家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征集到企业愿意出资解决的技术需求500余项,并组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应用研发和集成创新。
在发展过程中,针对行业里共性难题和不同需求,研究院创新推出不同办法,让创新链与产业链实现“相知相守”。
比如,推出“众筹科研”形式来攻克共性难题。孙明月解释说,借助研究院的公信力,通过企业、政府筹资共同开发的方式,解决产业链共性技术难题,充分体现了我国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也更好地发挥了有为政府的作用。
以二次铝灰为例,这种杂质源于电解或熔炼金属铝或铝合金,处置不当易造成地下水、土壤和大气污染,长期以来是铝加工行业的共性难题。孙明月举例说,“在接到江苏瑞复达高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凯莱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需求后,我们院以揭榜挂帅形式发布,经过多轮技术方案筛选,最终由常州大学和江苏集萃冶金技术研究院实施技术攻关。”
分析仪器是材料研究的关键手段,以往依赖进口受制于人。孙明月说,针对行业卡脖子问题,研究院凝聚高端人才,自主研发分析仪器,目前已自主开发超级表面电子显微镜、三维X射线原位台、光电子能谱仪等,研究院也成为中国仪器仪表协会的检测中心。
在推动重大科研项目研发过程中,研究院灵活应用政府财政资金,促进了相关技术成果的二次开发与市场化,以“拨投结合”形式促成果转化。
面向中小企业专项升级发展需求,由企业出资、研究院出人出技术,共建满足企业科研需求的联合实验室,人员互任互驻、无缝衔接,俯下身子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前期是拨付资金,通过项目经理、团队控股等模式,激发研究团队核心人员的积极性。如果做得比较好,当项目成长到能够向社会融资时,就转为股权投资,但也宽容失败。”孙明月说。(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希尧、张胜)